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30 10:03:17
《画》教学反思汇编15篇

《画》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画》教学反思2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包容,并且推崇个性的社会,允许艺术以多样的形式并存,虽然在探索水墨画的过程中出现了变革与摹古之争,但是传统与创新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冲突,在矛盾中,两者可以共存,一起进步。

水墨人物画教学是中国画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学生审美文化素质得以培养的手段之一,肩负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重担。本文将水墨人物教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水墨人物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当代水墨人物画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探索。

1水墨人物画简述

水墨人物画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美术教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对于中国文化艺术,乃至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和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未来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意义。从“五四运动”发展到今天,水墨人物画呈现出众多风格流派,人有百家争鸣之势,并且在审美及表现角度上更具多元性。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京派人物画、浙派人物画、西北人物画、东北人物画。

2现当代高校水墨人物画教学发展的现状

高校水墨人物课受到总课时和文化课的限制,水墨人物画专业课课时量相对少一些。从国画课程安排情况来看,水墨人物教学整体来说还是从基础速写,线性素描,水墨人物临摹,水墨人物写生,水墨人物创作几个阶段进行。课程结构贯彻了“多课少时”的原则,加强通识课和选修课、创新学分的内容。虽然这种做法有利于美教专业学生的文化艺术整体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给水墨人物画课程教学带来较大压力。学时少,技艺要求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摆在国画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各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人物画处于重要位置,在历次综合性美术展览中也占有最高比重,然而每届学生的毕业创作以水墨人物画形式出现的却容寥无几。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只几个周的水墨人物画课程,远不能解决有关造型、笔墨诸方面的基本问题,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这不能不引起作为一个本课程教师的慎重思考。

众所周知,速写是锻炼造型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无论东西方的绘画大师们,无一不是速写的高手。何况中国画的精髓就是对线的运用,它有别于现代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的依靠照相机的制作方法。多年来,大部分美术院校课程排列总是在第三学期才把速写和水墨人物画并列在一起,若打破原来的次序,在不占用其它课程时间的情况下,在学生入校之初先排上短时间的速写课,使他们在入学之前的速写基础得以巩固和发展,进而又培养出喜爱中国画的学生多用毛笔画速写的好习惯,两年内从不间断,通过与书法课的结合,可掌握住毛笔和宣纸的性能,就为后期的水墨人物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水墨人物画教学未来发展的探索思考

3.1水墨人物画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初开始学院的教学形式逐渐代替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方式,各地教学因人而异,人相径庭,不成系统。课堂上都不停的挥笔连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的要求“三面五调”,由此带来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曝露出了一些弊端,首先,作画时准确无误的确定了所描述对象的明暗关系,像机器一样被动的复制对象,使得学生的思维完全封闭;其次,完成一件素描作品的时间往往很长,每个指甲都要细到面面俱到,使得学生很难跳出画面,反映迟钝,对画面本身缺少了应有的灵感,使得感受僵化;其三,很难把所谓的基础训练应用到所学的专业上去。尤其是水墨人物画,中国人物画注重的是以线造型。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审美方式也随之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不断的拓展和创新了,可以说坚持原有的素描基础训练的方式无论在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会不断的完善,极近完美的状态。但是美术和社会其他 ……此处隐藏10322个字……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全过程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一、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中,这种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课前参与往往被学生所忽视,而刮画一课的课前准备很重要,需要准备一些小工具。为了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准备活动,我先展示了他们的绘画作品,然后说:“你们知道吗?不用笔也能画画。”孩子们的好奇心被诱发起来,再布置准备所要工具。教师只是说请同学们准备一些象钉子、牙签之类的,能够在纸上画出痕迹的小工具。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上课时带来了钥匙、小梳子、毛衣针、等各式各样的小工具,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设计让孩子变被动参与课前准备为主动参与课前准备,提高了实效。

二、自主探究体,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主学习过程中,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课堂上,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刮画作品后都非常激动,不由自主的拿出小工具跃跃欲试。此时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小工具在纸上会出现什么不同效果?那种工具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工具的粗细不同,刮出线条的粗细就不同;利用牙签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此时教师对孩子们的探究成果给与充分的肯定,并请小组成员谈一谈探究过程,演示探究结果。孩子们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孩子还在探究,有的兴奋地说:“老师您看,我用铜钱的侧面刮,特别快!”有的自豪地说:“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主的探究,引发创作灵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以上两点可以说是我上《有趣的刮画》一课中比较成功的地方。下面再谈谈课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个难点。很多学生擅长从构图的角度出发,以纯线条的形式来表示画面的轮廓,而缺少对画面的点、线、面的具体形式的处理,画面显得比较单调。二、课堂评价不够充分。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想展示、讲述自己的画,但是教师给孩子展示的时间较少。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评价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当堂感受、评论,尽情享受刮画带来的乐趣。

《画》教学反思14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教学中,我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原则,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感觉提纲挈领,上得轻松生动。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材料,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谈谈最关注的词语中最关键的字,大家自然把焦点聚集在“名扬中外”的“扬”上,紧接着,我让大家据课题质疑,学生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这是一幅什么画?”、“这幅画的作者是谁?”“这幅画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如:(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再让学生理解该处省略号的用法,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说一说。(2)读第3自然段,重点理解画中人物的“形态各异”。(3)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画面,编情景故事,体会画的“传神”。

二、读中欣赏古画和文本。

在学生初步感知古画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朗读,借机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并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并让学生读完书上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说话练习,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想象,学生兴趣浓厚,想象得丰富。

三、了解古画价值,突出主体。

从清明上河图的保存开始,讲到画中的人,再讲到画中的闹市。引领学生欣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最后,我让学生再看了一遍古画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想得很细,回答得很好。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了这幅画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名扬中外。

在本课的教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后进生的关注不够,教学没能面对全体学生,对优秀生关注的比较多;语文教学重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还不够到位,读的比较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课堂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正,认真钻研教材,争取让今后每一节课更加扎实、有效。

《画》教学反思15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画》教学反思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