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教学难点:
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带来的图片,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丰满音响,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二、教唱歌曲
1.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2.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带唱。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进一步学习四四拍的节奏韵律,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绪(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练习、分析和对全音符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对父母的亲情和对家庭的亲情,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成绩来回报你的爸爸和妈妈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精彩的马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精彩”、“表演”口头造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段。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出图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猴、直、紧、演、算”的字形。
(二)“马戏、好奇、喝彩、哄笑、绝技”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老师要带同学们看一场表演,什么表演呢?精彩的马戏表演。板书课题(精彩的马戏)。
谁看过马戏表演,什么是马戏呢?
(马戏,原指人骑马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也指节目中有经过训练的其他动物的各种表演)。
精彩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出色、优美)你们想看吗?
要想看到马戏表演,首先要过字词关。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对照生字表学习,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认为哪些字易错,在字下边画横线,想一想怎么记住它。
2.汇报自学情况。
应这样汇报:“猴”字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少一竖。中间不要多加一竖。
直:里边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或“真”去掉“八”。
紧:左上是两竖,不要写成“忄”。第七笔的点不要丢掉。
演:右边是“宀、一、由、八”组成。不要丢掉“一”。
算:中间是“目”,不是“日”。下边“廾”,不要写成“丌”。
“戏、扮、熊、狗、叔”几个字,可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
3.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紧张 打扮 表演 马戏 直立)
(三)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以下词语。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
喝彩:大声叫好。
绝技:没有人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
(四)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逗分明,速度适宜。
“好奇”的“好”是多音字,读hào。
“喝彩”的“喝”也是多音字,读hè。
“跷”读“qiāo”不要读成“qiào”。
“瞅”读“chǒu”不要读成“cǒu”。
“算”读“suàn”不要读成“shuàn”。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第一幅图:猴子表演爬竿。
第二幅图:黑熊表演踩木球。
第三幅图:山羊表演走钢丝。
第四幅图: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都挺有趣。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猴、紧”二字的书写。
(1)“猴”左中右结构,中间的“亻”旁,写在竖中线上,三部分要写紧凑。
(2)“紧”上中下结构,中间“幺”要紧凑些。
2.写其他字时,要注意看生字表,看清每一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写出笔锋。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出示字词卡片(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精彩 好奇 紧张 打扮 表演),指名读、开火车。(一个接一个)
同学们已 ……此处隐藏7937个字……画面、朗读、分析、训练、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花与人的友好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类是花解人语,如“感时花溅泪”,“泪眼问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有一类是人解花语,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因为解花,所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大家看且听《紫藤萝瀑布》,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类型,你的根据是什么?
二、朗读,熟悉课文
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情感基调,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它属于人解花语类:理由是课文句子:“觉得这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地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都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以及课文第十段。这些都表明作者领会了花作为生命形式的本质。
三、提问同学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介绍写作背景
1、文章写花,为何会由花谈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由花的现状(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和过去(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控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比较,谈到紫藤萝经历磨难仍生生不息,故“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
2、文章写紫藤萝花为何会谈到“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因为作者此时为弟弟的病情而忧虑(介绍背景)。
3、文章如何把花和人联系起来,提出文章的主旨?因为二者有共性:都是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都体现生命的长河无止境。
4、文章在这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5、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有其共同点,抓住事物的共同点来描绘。
四、游戏、写作
请同学做游戏:一位同学描绘多媒体上的画面,或一种花的特征,或一种事物的特征;另一位同学根据他的介绍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班级某位同学,抒发某种相应的感情。
举例:我们常用玫瑰形容一个人艳丽又清高,请你也举例来说明。
五、分析文章的写景手法
1、同学描绘是否逼真,为什么?有一些逼真。
2、如何逼真,该注意什么问题?必须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
3、从哪些地方来抓住事物的特征?
从颜色、形状、质感等各方面来写。
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迁移
请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对“紫藤萝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观察必须从颜色、形状等来看。紫藤萝花的特点是什么(分析1~6段)?何处体现?
1、主要的特点是繁茂、活泼、热闹、沉静(见课件演示)。
如繁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活泼热闹: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沉静:颜色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2、花的特征与文章中心有何内容上的联系?花的沉静涤荡了我心中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并引入“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
花的繁茂、花的活泼、热闹体现生命永恒、生命永无止境的中心,引出文章的主旨。
3、景物的描写能否游离于主题之外,该注意些什么?景物的描写不但要抓住特点,而且它还必须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展开。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景物描写必须抓住特点。
3、把本课中的片段与《敬畏生命》片段比较作为作业。
【多媒体的演示】
1、多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
打开磁盘,点击课件中的“紫1”进入课件。
点击“紫藤萝瀑布配朗读”。
点击课件中“背景介绍”,打出所要朗读的内容,打出“表现手法”所提出的问题。
点击课件中“游戏、写作”展示画图。
点击课件中首页“紫藤萝瀑布”的标题,出现它的画面。
点击课件中的“作业”比较。
点击课件中的“紫1”进入该课件,深件首先响起饱含淡淡哀愁的音乐及一些具有动态效果的文字,这是以多媒体丰富的声乐画面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安定同学情绪,同时营造情感氛围,以突出课文要求“领会作者情感”。这正符合儿童心理学家卡哈娜指出的:如果儿童在学习前情感已做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则他的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展示紫藤画面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营造气氛,为下面的“分析文章的情感”作烘托铺垫。让学生首先进入状态。
本文是抒情散文,结合单元提示及这课的教学要求:“领会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音乐配置画面为背景以及作者《哭小弟》中最后四段的配乐朗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众所周知“音乐的魅力远远地超过言语的表达。”目的是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加强视听感受,进入情感氛围。
设计思路:音乐的旋律配合朗读,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情感,以便下一环节的提问、分析。
⑴ 打出背景文字及画面。插入“配乐朗读”这个环节目的是加深同学对作者的经历的了解。
⑵ 画面音乐能强化他们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因为记忆及理解力只有在强化中才能加深。
⑶ 提问的方式是采用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学习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⑷ 用多媒体打出问题有利于节省时间。这些都体现“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思想,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设计思路:教育家贾得指出“迁移的核心依赖于法则和原理的应用”。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加强记忆,另一方面自己总结的法则能为下一环节熟练运用作埋伏。
寓教于乐是这一环节的特点:
⑴ 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利于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只有再现事物,才能更好唤起学生记忆,才能对事物进行细致描绘。
⑵ 允许同学描写其他事物,这样一来就不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⑶ 由于班级的同学比较熟悉,能使学生抓住二者的共同点,进行知识迁移。
⑷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其乐无穷,利于他们转动思维。
设计思路: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初步描绘为下面分析“描绘事物要抓住特征”作基础,从而使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
多媒体再现实物,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便于观察。这与写作要求“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理论不谋而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设计思路:为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下一环节“紫藤萝的特点”,完成知识迁移而设计。
再现画面利于学生结合课文来分析,轻松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采用的教学法是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说。说与写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作业强化教学重点。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容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