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6 11:59:05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和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按指定的度数量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3.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特征,知道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的情况,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4.学会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

5、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认识基础:

1.学生已直观认识线线段、直线,可以此引出射线。

2.学生已认识角的形状,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对直角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

教学注意点:

1.重在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2.本单元内容步步紧扣,并为以后学习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教学设计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二

2、课时:

3、学科:数学

4、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尺规和练习本。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二数学下册第十八章18.1.2平行四边形判定中的第三课时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三角形中位线既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同时为进一步学习梯形、任意四边形的中位线打下基础,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归纳、类比、转化等化归思想,它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3)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情感目标

画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中位线,用猜测和度量判断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教学方法】

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猜测、证明的过程,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角形中位线:

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连结的线段

情感分析:让学生首先通过原有知识三角形中线【端点特征】来引入三角形中位线更加好理解。

(二)概念提取:像(EF、FD、DE)的线段的端点有什么特点?

情感分析:通过问题,让学生去发现中位线端点的特点,加深对中位线定义的提取和理解。

(三)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中位线。

情感分析:直接引出定义,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中位线的含义并且对端点特征的理解。快而简单且易懂。

(四)概念对比记忆:

(1)相同之处——都和边的中点有关;

(2)不同之处:三角形中位线:中点连线;三角形中线:中点与端点(顶点)连线

情感分析:通过对比记忆,加深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中位线的理解进一步提升。

(五)探究中位线的性质:

一般的三角形的中位线(DE)与第三边(BC)存在哪些关系?

问题:①DE与BC存在怎么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作图观察并猜想】

②结合图形,请找出已知部分?要求证部分?

情感分析:对定义的理解后,方便对中位线性质的一个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画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并且通过学习工具(量角器、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通过量同位角和三角板的推移来观察猜测中位线与第三边是平行的,再来通过刻度尺测量是它的二分之一。由于方法的局限性(误差),所以探究用数学客观的逻辑推理中位线的性质。而且通过命题来找出已知和求证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难点,通过这里也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提升。

(六)证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

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和AC中点

证明:

方法一:证明: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CF.

方法二:证明:如图,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D、AF、CF

情感分析:通过证明的方法,引导学生做辅助线时候的逻辑推理,多问学生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去做辅助线的。倍长线段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会想到连接CF?为什么会想到证明四边形?引发学生思考。

  (七)归纳: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用符号语言表示:∵DE是△ABC的中位线

位置关系且数量关系

情感分析:通过刚刚的证明引导学生最后归纳出今天新课的重点内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对数学符号语言的书写格式进行板书,让学生更加理解和学会书写格式要求。

  (八)练习巩固:

1、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BC=5,则△EDF的周长是?

情感分析:通过简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对中位线性质的掌握,基本全班学生都能从中掌握。

变式1: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情感分析:通过变式1让学生在原来题型的变化,掌握异题同解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2、如图,在△ABC中,中线BE,CD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DFGE是平行四边形

情感分析: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往往要用三角形去解决,所以引导学生用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时候一定要主要平行且相等,要学会在哪个三角形找出相应的中位线来进行运用。

  (九)巩固提高:

3 ……此处隐藏18019个字……啊,咱们的敌人还是谁啊?这次战场可别轻敌啊,再败下来,可没机会喽!

(三)解决问题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00平方米,底是40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高。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还有一个三角形,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一个三角形,底是5厘米,高是2.4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拓展延伸:

思考一: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底也相同,它们的高什么关系?

思考二: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高也相同,它们的底什么关系?

思考提示:若头脑中不能建立起两个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假设方式求出它们各自的高和底再进行观察。可以假设一组数据,假设它们的面积都是20平方厘米,底都是4厘米,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高再进行观察。如果思考一你能解决,相信思考二你便能推导出这种关系,如果不能,还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如果你能弄清楚上面的思考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快速计算出下面几道题?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底相同,三角形的高是30厘米,平行四边的高是?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底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0厘米,三角形的高是?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高相同,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平行四边的底是?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高相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0厘米,三角形的底是?

三角形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四下第60页例1、做一做,第65页第一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一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指名展示单元整理结构图,你对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2.出示课题,特性是指什么?(1)说明什么?

3.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边、角,高

二、新课:

1.画三角形

2.指名展示,介绍你是怎么画的?要特别注意什么?说明什么叫三角形?板书: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怎样理解“围成”?你觉得这句话说得好吗?为什么?老师也来画一个三角形,你们看看画得对不对,说明用字母表示。

3.三角形的高:猜猜三角形的高在哪里?看书,齐读。指名说、指一指,。

4.试着画高,小组交流。指名展示交流,明确画高的方法,会描述底和高。

5.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呢?小组交流,讨论,证明你的猜想。

指名展示交流,说明三角形有3条高,

对三角形的3条高,你还有什么发现?(体验顶点与对边的相互依存性,3条高交于一点,长度不一定相等)

三、练习

1.书第60页做一做。(给出一个顶点和底边,你能画高吗?指名板演)。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AB边上的高3厘米,顶点C可能在哪里?

3.修理工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如下图),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第()块去。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三角形的特性(1)教学设计思考

1.让学生对单元知识有整体了解,明确要学什么。

在课前安排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浏览,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简单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在学习完一课后可以在单元知识结构图中补充具体的内容。让单元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2.通过学生自主操作,交流讨论完成概念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概念时,通过学生尝试画三角形,画三角形中要特别注意什么,并让学生体会“围成”描述的精准性,突破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认识三角形的高,也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尝试,交流讨论等方式,形成方法。采用字母标出垂足方便高的描述,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高和对应底边的关系,明确高和底的相互依赖性。

3.设计开放性练习题

第一题是加深对高的意义的理解,渗透高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同。

第二题是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应用。

《三角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