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2 21:39:19
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心得体会1

在教授《孟子》的过程中,跟学生一起体会到了跟学习《论语》时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相信学生们收获到许多自信与知识,而我也收获到了许多现实的快乐与精神的富足。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西方人能创造出诸多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现代科技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开发并贯彻了一套人类交往的规则,这一规则是基于对经济活动方式的摸索与路径依赖,对人性善恶交织的深刻认知,对社群整体价值观的认同维护,并有效抑制了机会主义和权力的滥用。这些规则统统被称为——制度,在东方古老的华夏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上,它被称为周礼,或叫“礼乐制度”。承载着我们中华先人这一政治与立世思想的儒家学说,由孔子始,在孟子这里,因其灼灼其华、雄辩滔滔的精彩华章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再到后面的《大学》《中庸》,是哲人反复论证这一治世处世理想在思辨上留下的余韵。所以,《孟子》承前启后,在备课时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精力,有时为了查证一些思想的缘起,会重新学习整理西方文明发展史的资料。

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处理自己作为个体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不管男生女生,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要做的功课。认识我们所处社会的形态、本质、架构它的思想基础,是每个东方学院的小学员从现在就开始已经在做的功课。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正是儒家思想最迷人之处——对自我、他人所具有的强烈社会意识,从“已”和“人”的关系角度,儒家强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警醒的社会意识,并且要积极地维护这种关系。那么在《孟子》的学习中,除了继续认识和熏陶礼乐治国这一传统文明的基石,我们又接触了同时代农家“与民并耕”、墨家“爱无差等”、杨朱“为我”之说、於陵仲子“清高于世”等先秦诸子的社会人性意识,同时还能获取另外一种平时生活中不太会有、但也极为难得的视角——帝王家的视角,帝王之家观念意识形态如何,为何出言必“言利”,孟子如何漂亮地反驳引导“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上种种,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以极大的冲击力,不仅仅使其认识到先哲思想领域的丰富性,还能从对比中去感知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去思考个人的价值观该何去何从,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那么我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自己对国学授课内容的理念,帮助学生克服长篇大论学习中的难处呢?

01、纵深地、不厌其烦地梳理重要篇章的思维脉络。不论是孟子与国君还是与其他名士的对答论辩,都要在逻辑上一点点理清其中的主要观点、常用话术。很多名篇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论辩对象提出什么观点,孟子如何回应,话术的陷阱在哪里,如何巧妙地避开,孟子又如何给对方设置陷阱,怎样在打击别人的观点中一步步建立起来自己的观点,学生在一遍遍细致的思维梳理中,一定会有所获得,这也是今后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撰写议论文的基础。比如2.3、2.5、2.6、4.4的类比推理,2.8、4.8中概念的转换在辩论中的作用,以及孟子惯用的、遍布各篇的比喻论证方式,这一方式使用起来优劣之处是什么。还有一项常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带领学生细细体会和比较孔孟两位圣哲的不同之处,从“人和人性”的角度看到孟子作为“王者师”和“大丈夫”,截然不同于孔子的雄辩滔滔的气势与情感。当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把圣人还原为一个鲜活的人时,他们更能感知圣人的胸怀、情绪、好恶、爱憎,也更能领悟圣人的真正“可贵”之处在哪里。

02、通过紧扣文本和模拟生活化场景的讲解方法,使学生理解孟子时时站在“民生”“民意”立场上忧国忧民的情怀。还记得去年有名女同学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感慨“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家长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发在群里,当时引起了我深深的触动,因为我上课时并没有做到让自己与每一位同学达到比较深的互动,我都想不起来这位同学上课时是怎样的听课状态,但她在课下竟然顺口说出这句经典的孟子之言,运用的场景也挺恰当,让平凡琐碎的生活瞬间充满了一种经过厚重的文化审视过了的“审美”感!思及教学,我很惶恐,也很敬畏。惶恐自己会不会有讲得不恰当的地方,他们像海绵一样都吸收了,我只能在备课上对自己要求更严,查更多资料,教给孩子一杯水,我必须有一桶水;敬畏的是,一个个孩子都能做我的老师,他们的思维力这么灵活,记忆力又如此出众,我在现实生活场景里,都用不出这样的句子,并且用得这么好!我对社会学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接触得比较多,喜欢从社会文明历史发展的角度,启发他们比较古今与中外不同社会管理制度中所着重的不同点在哪里,区别是什么,进步者为何被称为进步,社会治理的智慧因具体的什么东西而切实体现,贯彻这样的思想理念,对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政治环境代表了什么,让他们在感受先哲智慧的同时,扩展他们观察社会的角度和视野,思考自己将来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提高对社会和历史的认知高度,教学相长,功不唐捐,我也从中获益良多。

03、孟子的论辩有气势,文辞铺陈华美,读多了背多了用多了,也会让我们谈吐说话、遣词造句、申辩观点更具有美感。重要篇章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背诵,有时让同学们相互背诵,在这中间大家反复揣摩的“歌诀乐读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语句中找出节奏规律,在音韵中找到句子怎么读更有味道,更有利于记诵,经过这么久的引导和实践,很多同学都喜欢这种方法,并且记诵得也很快。比如1.7“齐桓晋文之事”章共20xx多字,大家一开始畏之如虎,但经过多番鼓励,分层引导,一遍遍地梳理孟子和齐宣王两人的对话逻辑,班上大部分同学也都会背诵了,经此一役,他们对学习孟子建立了很强的信心,只要有心、有技巧、有逻辑并且付出努力,背诵长篇都不是太难的事。对于长篇古文的学习建立起自信心,在反复背诵中培养起语感,都是最难得的。

04、孩子们从论语学到孟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人生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深度也不可小觑。比如学到6.1时对“枉尺与直寻”“合规与诡遇”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进行了激烈而尖锐的辩驳,展示了他们对复杂问题的多角度把握能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孟子》的学习依旧任重道远,我有信心带领孩子们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而出色地完成我们国学班整体课程的学习!

教学心得体会2

现在,习作教学是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头疼”之事,课余之时免不了在埋怨孩子:语句不通顺,不会运用词语,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了习作时便觉得无从下笔等等。以上现象,我们农村教师更是屡见不鲜。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经过几年的思考、摸索,现在终于有了点眉目——采取简便有效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解决作文无 ……此处隐藏20987个字……间,提问已前学过的或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了旧课,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必须讲求提问的艺术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多渠道、多角度地设计,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又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我问在雨天撑伞,若将伞柄转动,就会看到伞面上的雨水沿着伞的四周飞溅出去。转动愈快,雨点就甩得愈远。学生们很快就会回答出“进入弯道跑人体必须克服离心力的作用”这一物理学原理,既而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主要是了解、纠正、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如在急行跳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因为急行跳远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最快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又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3.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学生可以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对动作的技术水平看得更明确,加深对动作要领的记忆,能使自己进一步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创新等能力。如排球双手下手垫球可概括为“一插、二夹、三抬臂”;又如篮球双手胸前传球动作难点是: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双手用力均匀。

三、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问一般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侧重于学生的思维障碍之处,这样你所设计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尽量避免大而广的问题,使学生无从回答。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自己提什么问题,而且应预计学生会如何回答,最好多预备几个问题及答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变应变,这也是课堂提问的最基本的原则。教师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乱问,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提问要时代性

体育源于生活。为此,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使提问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以增强学生的时代感。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的堂课才有气氛。例如,笔者在篮球单元教学时,先提问学生所熟悉的篮球明星,学生马上就给出了姚明、易建联、科比等篮球明星;如在一次耐久跑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奥运圣火传递接力的情景,用红布和接力棒制作了“火炬”,课前提问了2008年奥运会在哪举行,“北京!”学生异口同声,笔者说“在奥运会前都要进行圣火传递,那今天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相聚首都——北京”。接下来将学生分成香港、澳门、台湾和玉环四个队,途经杭州、上海、天津,每站进行短暂的休息,最后直奔北京。这样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而且产生了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们认真地投入圣火的传递,每人轮流庄严地手持“火炬”进行领跑,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又如在上救护搬运课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笔者就引出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事件,我们如何来救护伤者。

3.提问要启发性

教师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呼应,学生回答对的应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错的应予以指导,不完整的予以补充,有独到见解的应加以赞扬。对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听取,加以引导,要善于把学生回答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汇总,然后有条理地、准确地、完整地告诉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错误部分,可以通过讨论耐心引导,但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学生的认识发生混乱。如在教跨越式跳高时,教师问学生:“我们跳远助跑是正向还是侧向呢?”学生回答“正向”,教师又问“为什么跳高助跑要侧向呢?”学生于是对此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这种在学生看似无疑之处设问,不仅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也为教师讲解跨越式跳高的踏跳与过竿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4.提问的语言要亲和、简练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答问题,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口齿清楚、自然和谐、语调抑扬顿挫、感情丰富,要用商讨、征求意见和研究的口气,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不能用指令性与强制性的语言,那样有时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叛逆的情绪。另外,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明白简练、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不易拖泥带水、冗长繁乱,要让学生能迅速领悟教师提问内容。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表情等。当学生回答后,要及时给予适宜的、积极的评价。

5.善于抓住良好的提问时机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不可能与课前的预想相一致。为此,教师惟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提问,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如在后滚翻教学时,部分学生难以做到启动初速度和收腹团身的主动性,而无法完成后滚翻。为此,教师因势引导学生在助跳板上做后滚翻,当学生们由高处从低处顺利完成后滚翻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同学们由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容易完成呢?”,经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和讨论,加之教师的点拔,学生对后滚翻的技术要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又如在学习了一些垫上练习动作之后,教师适时地提问“看谁组合的垫上练习与众不同?”,在学习了一些基本舞步后,教师也可提问“在××音乐的伴奏下,看哪个小组创编的舞蹈最优美。”等等。

6.提问的方法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我们最常用提问方法是口头直接提问,也可侧面提问,列出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可显式提问,要求学生共同思考某个问题并解答;也可隐式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设疑立障,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而不要他们正式回答;可单向性的师问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还可以课前提问,指导提问,也可课后提问。回答提问的方式有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开启学生的心智、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